傣剧

傣剧的剧目

传统剧目有根据傣族民间传说和民间叙事诗改编的《帕罕》、《千瓣莲花》、《红莲宝》、《阿暖海东》、《郎金布》、《七姐妹》、《思南王》等;有根据汉族戏曲和小说演义改编的《三圣归天》、

2022-05-24

傣剧《国境线上》剧目简介

傣剧。傣文名《板保醒卯》(意即瑞丽江畔板保花)。1964年编写,同年演出。瑞丽县贺赛俱乐部集体创作。执笔:李庭耀、陈致藩;舞美设计:省群众艺术馆;傣文翻译:德宏州文教局。德宏州

2022-05-24

傣族神话剧目

《千瓣莲花》是神话剧。剧情是,国王有次出游,乘坐的大象不慎被青年农民岩昆用石伤了象脚。国王要杀岩昆,后因大臣求情,国王罚他去寻千瓣莲花用以赎罪。岩昆在水中仙人的指点下,历经千辛

2022-05-24

藏在傣剧中的特技

“变脸”是傣剧艺人早期从滇剧《三进碧游宫》中,演通天教主时学来的。即演员在表演过程中,用揉脸的方法使脸色由白变红,又由红变黑。随后,还要翻獠牙。傣剧演员中最早掌握这一特技的是刀

2022-05-24

傣剧的语言声调、唱词格律及衬词

语言声调傣剧使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傣族语言,属汗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的傣那方言。声调分六声,即中平调(调值为33)、高平调(55)、低平调(11)、中降调(31)、高降调

2022-05-24

傣剧的舞台美术

早在傣剧的萌芽阶段,艺人就在演出场地上,用简单而带有象征性的摆设,表示一定的时空和环境。随着演出形式的改进,真实的牛、犁头、犁耙等都以道具代替。在傣剧形成后的近百年时间里,傣剧

2022-05-24

傣剧的唱腔结构

傣剧唱腔属曲牌体。在大量民间业余剧团中,无论什么剧目,全剧只用一支戏调演唱,或偶尔插入傣族山歌或【十二马调】。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,尝试男女分腔,在同一剧目中将两支不同的戏调分别

2022-05-24

傣剧唱腔的伴奏手法

建国前,傣剧唱腔只用打击乐划分句逗,1958年,芒市北里业余傣剧队首先试用三把二胡跟腔伴奏。但此后没有坚持下来。1960年,专业傣剧团成立,才一并运用管弦乐伴奏,但仍以跟腔伴奏

2022-05-24

傣剧的旋律特点

傣剧唱腔的两支戏调(六十年代后,专业团队明确称为男腔和女腔),其各句句首即可高唱(傣语称“喊颂”),也可低唱(“喊燕”)。如女腔(“喊朗”),高唱的旋律活动于高中音区(即3-6

2022-05-24

傣剧的演唱有何特色

傣剧不论男女角色均用大嗓演唱。各地区的演唱风格有一定差别,如芒市地区的演唱较娓婉,以盈江、陇川等地的演唱则较为纯朴而梁河县的萝卜坝尾的罗岗一带,由于吸收了当地山歌演唱方法,即形

2022-05-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