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剧

蒲剧脚色行当

蒲剧脚色行当,根据演员的技艺高低及在群众中的影响程度,分为头套(亦称头路、头牌)、二套(二路、二牌)、零碎三类。头套演剧中主要人物,二套演次等人物,零碎应杂。 《蝴蝶杯》为例,

2022-05-26

蒲剧花脸行

“花脸行”也称净、黑头。分大花脸、二花脸。多扮演相貌、性格、品质特异的人物,均以面部勾脸(即在面部勾画各种颜色的脸谱)为主要标志。大花脸,偏重唱、念、做、举止稳重,主要扮演身份

2022-05-26

蒲剧的旦行介绍

旦行主要有正旦(包括闺门旦)、小旦、老旦、彩旦、武旦、刀马旦。正旦,又称大旦、青衣,多饰演已婚、正派的中年妇女。以唱做为主,宁静端庄、晓理贤慧为其主要特色,另外有一些唱功戏中的

2022-05-26

蒲剧的代表人物

本世纪三十年代,蒲剧舞台上的三个小旦的表演王存才的"路数",冯三狗的"乱弹",孙广胜的"走",都各称绝。特别是王存才在《挂画》中扮演的少女含嫣,更是唱做俱佳,技艺超群。因而时人

2022-05-26

蒲剧小生介绍

小生分文生、武生、娃娃生。文生有纱帽生、翎子生、巾子生、穷生等。主要扮演青年男子。纱帽生,戴纱帽,穿蟒袍或官衣,扮演有功名的人物,表演上要求仪态端庄洒脱。翎子生以头插锥尾为主要

2022-05-26

蒲剧的文革期间

“文化大革命”前后,杨虎山、筱月来、阎逢春相继谢世。王秀兰、张庆奎、田郁文硕果仅存,也都转入传艺授业,息影舞台。越过了十年动乱造成的断裂,一批新秀涌现出来,任跟心、武俊英、郭泽

2022-05-26

蒲剧的现状介绍

蒲剧在梆子腔剧种体系中,蒲州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中诞生最早的一种,它与陕西梆子之间存在着渊源关系,是考察中国地方戏曲传承演变轨迹的活资料,对于山西地方文化研究也能发挥重要作用。在

2022-05-26

蒲剧旦行介绍

旦行主要有正旦(包括闺门旦)、小旦、老旦、彩旦、武旦、刀马旦。正旦,又称大旦、青衣,多饰演已婚、正派的中年妇女。以唱做为主,宁静端庄、晓理贤慧为其主要特色,另外有一些唱功戏中的

2022-05-26

蒲剧的抗战时期

抗日战争时期,艺人们行艺艰难,“一拨儿去西安,一拨儿上北山,走不动的就地演”(民谚)。杨登云、孙广盛、彭福魁、王存才、阎逢春、杨虎山、筱月来、筱兰香、王秀兰等在西安国民党统治区

2022-05-26

蒲剧的清末

清代末期至民国初年,是蒲州梆子又一个重要繁盛时期。尽管由它派生的北路梆子、中路梆子与京梆子(今河北梆子)早已独立成材,枝繁叶茂,它自己却仍然精神矍铄,老当益壮。在蒲州、平阳地区

2022-05-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