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剧

蒲剧的转型跨越发展

无论是蒲剧进京,还是德孝文化节的举行,其实都是盐湖区在这方面做出的探索和尝试。而“文化产业园区”的建立也是如此。2010年7月,盐湖区文化产业园区宣告建立,同时成立了文化产业园

2022-05-26

蒲州梆子的艺术特色

蒲州梆子唱腔以梆子腔为主,另有昆曲、吹腔及民歌小调等。梆子腔属板腔体,有7种基本板式,另有唢呐曲牌和丝弦曲牌三百多支。蒲州梆子的声腔特征是腔高板急,起伏跌宕,长于抒发慷慨激越的

2022-05-26

蒲剧的演唱方法

蒲剧的演唱采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,起调高,音域宽。建国前通常用的是二眼子调。演唱到戏的后面,气氛要求更高,因而再升到所谓“梅花调”,即相当于1=C。 唱腔之所以高亢激越,其原因主

2022-05-26

蒲剧的音乐唱腔

蒲剧的音乐唱腔属板腔体,腔高板急,慷慨激越。唱腔部分以板式变化为主,另有花腔和杂腔部分。花腔,有十三湾、花腔、二音腔、三倒腔等。这些花腔,除“十三湾”是专戏专用(如《明月珠》彩

2022-05-26

蒲剧丑行的脸谱介绍

丑行的脸谱,大体可分为大三花脸、小三花脸、老三花脸三种,其区别主要按鼻上所画白色面积的大小,形状和底色的不同,以及眼、眉、嘴不同的勾画。 用以分别表示正直憨厚、滑稽可爱和奸诈阴

2022-05-26

蒲剧的介绍

蒲剧,因兴起于山西南部的蒲州(今永济一带)而得名,亦称蒲州梆子或南路梆子。 是晋南地区的主要剧种,临汾地区有许多古代戏剧活动遗迹,例如临汾市的魏村元代戏台、东羊戏台和王曲元代戏

2022-05-26

蒲剧基本简介

蒲剧即“蒲州梆子”,当地人通称“乱弹戏”,因兴于山西晋南古蒲州(今永济)一带而得名。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。山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,它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。 流行于山西南

2022-05-26

蒲剧的角色介绍

蒲剧的角色有生、旦、净、丑四行。清末民初时,蒲剧的脚色行当为三大行、十三小行。 三大行即生、旦、花脸;十三小行是:胡子生(须生)、老生、小生、二生(兼娃娃生)、老旦、正旦、小旦

2022-05-26

蒲剧清代乾隆时期

蒲剧在清代乾隆时期(十八世纪)外省称“乱弹”、“晋腔”、“山陕梆子腔”等;嘉庆、道光以后,又称“山西梆子”;陕西称:东路戏,山西省北、中部称“南路戏”;晋南当地则习惯称“大戏”

2022-05-26

蒲剧的小生介绍

小生分文生、武生、娃娃生。文生有纱帽生、翎子生、巾子生、穷生等。主要扮演青年男子。纱帽生,戴纱帽,穿蟒袍或官衣,扮演有功名的人物,表演上要求仪态端庄洒脱。 翎子生以头插锥尾为主

2022-05-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