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影戏

沔阳皮影戏的概述

沔阳皮影戏,俗称“皮影子”,它以沔阳渔鼓(湖北渔鼓之前身)行腔,沔阳方言道白,故命其名。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。是指流行在江汉平原的沔阳(今仙桃市)、天门、潜江、监利、洪湖等

2022-05-28

滦州皮影的介绍

滦州皮影,起源于古城滦州,故名,始称滦州皮影或乐亭皮影及冀东皮影,又称滦州影戏,因位于河北省唐山市,又名河北皮影、唐山皮影,是中国皮影戏三大流派(陕西皮影、潮州皮影、北方皮影)

2022-05-28

渔鼓皮影戏的简介

渔鼓皮影戏,俗称“皮影子”,又称沔阳皮影戏,它是由沔阳渔鼓(即湖北渔鼓)行腔与方言道白及皮影戏完全合流而融为一体的民间艺术,成为独具特色的渔鼓腔皮影戏。渔鼓腔出自旧时艺人的乞讨

2022-05-28

西路皮影弦板腔的发展

新中国成立后,弦板腔搬上了大舞台,逐渐发展成为优秀的地方剧种。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,1954年7月,组织旧艺人建起了“灯塔剧社”。1955年1月易名“和平剧社”,有演职人员62名

2022-05-28

海宁皮影的传承

海宁皮影戏演绎至今,已有近千年历史,文献表明始于南宋,清朝末期最为盛行。到本世纪80年代,有近八百年历史。据皮影戏艺人述:南宋建都临安(今杭州)不久,即有北方皮影艺人到临安戏场

2022-05-28

皮影戏流派(弦板腔)

弦板腔是流行于陕西关中乾县、礼泉、永寿、兴平、武功、咸阳、户县、周至一带的地方剧种。据《乾县县志》记载:“该剧种起源于宋代,由民间流传的‘隔帘说书’发展而来”,是在西路皮影戏的

2022-05-28

海宁皮影戏的历史

海宁皮影戏自南宋传入,即与当地的“海塘盐工曲”和“海宁小调”相融合,并吸收了“弋阳腔”等古典声腔,改北曲为南腔,形成以“弋阳腔”、“海盐腔”两大声腔为基调的古风音乐;曲调高亢、

2022-05-28

陆丰皮影戏的起源

海陆丰有正字戏、西秦戏、白字戏等剧种。各剧种的戏班在一块演出,都要在皮影戏开以后,才先后开鼓。尊皮影戏为大,这是历史形成的惯例。考诸史籍,它产生在南戏和元杂剧之前,确实历史久远

2022-05-28

陆丰皮影戏的历史发展

它的历史悠久,形成于宋代,盛行于明、清,普及于民国时期。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战乱时期,其他戏剧大部分停鼓散班,皮影戏班仍活跃在周边乡镇,可见皮影戏的群众基础深厚,有很强的生命力。新

2022-05-28

凌源皮影戏的历史介绍

在我国,皮影戏已经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。两千多年前,汉武帝因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,神情恍惚,终日不理朝政。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,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,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。李少翁心

2022-05-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