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花鼓戏

花鼓戏的特色

花鼓戏初为“童子装丑旦对唱”形式,表演内容多是农村青年的生活趣事,如《看牛对花》、《扯笋》等。后来,演员由原来的小丑,小旦2人对唱再增加1名小生,演唱形式也开始有了规范。表演时

2022-05-30

花鼓戏的声腔特色

花鼓戏中的“琴腔”是通城花鼓戏的主体声腔,他是在保留梁山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与湘东北地区的语言、民歌、风俗音乐有机融合,发展成为具有极具特色,为湘鄂赣毗邻地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声

2022-05-30

花鼓戏的艺术特色

花鼓戏最初只有“二小戏”(即小生、小旦)、“三小戏”(即小生、小旦、小丑),后来受湖北越调、汉调、梆子等剧种的影响,逐步完善发展成“四梁”(指男角中的小生、小丑、老生、大花脸)

2022-05-30

花鼓戏有哪些艺术特色

花鼓戏中的凄头导板,有双凄头和单凄头之分,多用于表现悲痛欲绝的情绪,故称为哀调子。唢呐领奏,锣鼓伴奏并有叫头,常用于转换气氛,或作为正调转入哀调以及梦调、一字调、垛子的过渡形式

2022-05-30

为您介绍:长沙花鼓戏

长沙花鼓戏是由农村的劳动山歌、民间小调和地方花鼓(包括打花鼓、地花鼓―花鼓灯)发展起来的,距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。 在地花鼓阶段,是从“两小”(小丑、小旦)到“三小”(两小加小生

2022-05-30

长沙花鼓戏的行当介绍

长沙花鼓戏流行于原长沙府一带,以农村的山歌、民间的小调及本地花鼓为基础演变而成。在表现形式上,长沙花鼓戏剧目大多以载歌载舞、短小精悍见长,特别是那些生活气息浓郁,轻松活泼的喜剧

2022-05-30

长沙花鼓戏传承

长沙花鼓戏在新中国建立之前,长期受到统治者的禁演,艺人们经常被提锣毁籍或抓去坐牢游乡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,长沙花鼓戏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。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努力,在党和政府的

2022-05-30

长沙花鼓戏的声腔介绍

长沙花鼓戏是湖南花鼓戏中影响较大的一种。它是由农村的劳动山歌、民间小调和地方花鼓(包括打花鼓、地花鼓――花鼓灯)发展起来的。 长沙花鼓戏在地花鼓阶段,是从“两小”(小丑、小旦)

2022-05-30

长沙花鼓戏有哪些流派

长沙花鼓戏在原长沙府地区内分益阳、西湖、宁乡、醴陵和长沙5个艺术流派:浏阳路以“采茶调”为代表,多演《装疯吵嫁》等生活喜剧。宁乡路以“学钱调”为代表,多演《书房调叔》等风流小戏

2022-05-30

常德花鼓戏戏班介绍

清代中叶以后,官府视花鼓戏为淫戏,常被禁演。为了生存和发展,不少常德花鼓戏艺人与常德汉戏、荆河戏艺人搭班演出,组成了不少亦花亦汉,亦花亦荆的半台班。这种状况延续的时间不短,对常

2022-05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