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剧

汉剧的基本介绍

汉剧是湖北地方剧种,约有300多年的历史,旧称楚调(又名楚腔、楚曲),后称汉调、汉戏,俗称“二黄”。民国元年(1912年),定名为汉剧。汉剧的起源尚无定论。人声腔上寻本溯源,对

2022-05-19

汉调二簧的介绍

汉调二簧最初的发祥地为紫阳蒿坪河一带。最早的班社活动可以追溯到乾隆二年(1737)。1958年,据老艺人冯仁才、邱盛茂口述,蒿坪河东门寺的乐楼(戏台)上曾有“乾隆二年八月乾胜班

2022-05-19

汉剧是什么艺术形式

汉剧是中国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,旧名楚调、汉调。清代中叶形成于湖北境内,原以秦腔经襄阳南下演变出来的西皮为主要腔调,后来又吸收了安徽传来的二黄。约有300多年历史。早期同徽剧

2022-05-19

安康汉剧

汉剧原名汉调二簧,因流行于汉江流域而得名,汉剧、汉调;因伴奏乐器早期以双笛而称二簧。汉剧源于唐代“梨园法曲”。据秦腔著名剧作家范紫东指出,梨园法曲分为两派,其中一派以黄幡绰为首

2022-05-19

闽西汉剧的特点

闽西汉剧是福建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,属西皮、二簧声腔体系,旧称外江戏,亦称乱弹,主要流行于闽西、粤东、赣南、闽南、台湾等地,影响遍及东南亚地区。清代乾隆年间,乱弹流入闽西后

2022-05-19

广东汉剧

广东汉剧是以西皮、二黄为主要声腔,以中州官话为舞台语的剧种,原称“外江戏”。1933年广东大埔人钱热储著《汉剧提纲》一书,将外江戏定名为汉剧,从此约定俗成,沿称至今。广东汉剧戏

2022-05-19

湖北汉剧

汉剧为湖北主要地方戏曲剧旧称“楚剧”,也叫“汉调”,俗称“二黄”,辛亥革命前后改称“汉剧”。主要声腔为“西皮”、“二黄”。“二黄”来自安徽形成于鄂东与安徽毗邻地区,主要由汉调艺

2022-05-19

安康二簧

自乾隆(1736-1795),蒿坪河二簧乾胜班、泰丰班出现后,至道光年间(1821-1850),又有汉荣班(汉中派)、仁丰班、宜太班相继演出。咸丰十年(1860)安康籍艺人范仁

2022-05-19

汉剧介绍

汉剧是中国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,旧名楚调、汉调。清代中叶形成于湖北境内,原以秦腔经襄阳南下演变出来的西皮为主要腔调,后来又吸收了安徽传来的二黄。约有300多年历史。早期同徽剧

2022-05-19

汉剧的传承意义

在中国戏曲发展历史上,汉剧为京剧的形成作出过特殊的贡献,对川剧、滇剧、桂剧、湘剧、粤剧、赣剧等地方戏曲剧种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,是研究戏曲板腔体系、戏曲音乐结构演变的重要史料和进

2022-05-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