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剧

越剧名家吴小楼

吴小楼,又名月楼,浙江省诸暨人,1926年6月18日出生于杭州。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。1935年夏,吴小楼到浙江余姚山南庙双凤舞台科班学戏,工老生,师傅陈孝忠。学戏3个月后,随科

2022-05-18

越剧《孔雀东南飞》

《孔雀东南飞》传统剧。根据汉乐府《古诗・为焦仲卿妻作》编剧。写庐江小吏焦仲卿妻刘兰芝贤淑勤劳,夫妻情笃。焦母虐待兰芝,迫仲卿休妻。夫妇忍痛分离,互誓各不嫁娶。兰芝回娘家,其兄逼

2022-05-18

越剧名家钱惠丽

钱惠丽,出生于1963年4月,浙江诸暨人。国家一级演员,著名徐派小生。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、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民主同盟会上海市委员会常务委员、上海市政协委员。享受国务院有

2022-05-18

越剧各时期的化装特点

在化装上越剧慢慢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特点,它吸收了传统水粉化装法色彩鲜明的优点,又吸收了电影、话剧柔和自然的长处,形成了色彩明快柔和、线条清新、五官分明、既生活又有艺术夸张的特色,

2022-05-18

越剧各时期的化装形式

越剧在小歌班初期,男角多不化装,男演女角,把脑后的辫子散开,梳发髻,搽胭脂和"燥粉"(干铅粉)。有的草台班女角化装,两颊用红蛋壳、红纸舔湿搽腮红,不画眉、不点红,或用镬灰(锅底

2022-05-18

越剧化装的习俗

小丑在化装间里具有特殊地位,开锣前只有小丑在鼻子上涂了白粉,其他行当的演员才能开始化装。原因是相传当年唐明皇曾扮过小丑,因而梨园行内通行以小丑为"帝王之尊"的象征,但小丑的特殊

2022-05-18

越剧习俗(祭台)

每到一新台基,须举行"祭台祛邪"仪式。头场、二场闹台以后,正式祭台:用"黄巢造反八百里"的典故,由老生扮黄巢,红脸,执大刀,从上场门至台口,预先放好七块合扑的瓦片,锣鼓声中,黄

2022-05-18

越剧的头饰

越剧头饰,最早是把头面的饰物,化整为零插戴。如:边凤、葫芦针、锡杖插、后三条、蝴蝶花等。以后改良的装饰是珠凤,另外把点翠头面的凤钗,进行专用,又在旧货店中购买了明清遗留下来的真

2022-05-18

越剧造型的性格化与特型化

越剧传统戏、古装戏,在造型性格手法上,最初是继承了传统京剧、绍剧的象征手法--性格脸谱化。如:包拯戏即横月开黑脸,《散潼关》中的吴汉开绍剧红脸,《叶香盗印》中的杨秀英、《双龙会

2022-05-18

越剧习俗(忌讳)

演员不能吃螺蛳,否则台上也会"吃螺蛳"(指念台词打格愣)。演员的鼻子不能让别人捏,免得演戏"捏鼻头"(嵊县方言,指避免闻臭气的动作,喻演砸了招人嘲骂的意思)。自30年代起,因女

2022-05-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