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剧

河南曲剧的唱腔特点

曲剧唱腔调高多用1=C,有时用1=?#C。男女声演唱均以真嗓为主。净行的虎音和“炸音”唱法富有特色。20世纪50年代以后,曲剧乐队的文场主要乐器有:曲胡(主弦)和古筝、三弦、琵

2022-05-17

曲剧艺术特点

由于曲调来源于民间生活小戏,因此歌词易学,并大多采用本嗓来演唱,表演也相当接近生活,传播速度极快。 河南曲剧的唱腔是采用曲牌体式。最初登上舞台时,曲剧的腔调大多采用"杂牌小调"

2022-05-17

河南曲剧艺术特点

由于曲调来源于民间生活小戏,因此歌词易学,并大多采用本嗓来演唱,表演也相当接近生活,传播速度极快。 河南曲剧的唱腔是采用曲牌体式。最初登上舞台时,曲剧的腔调大多采用"杂牌小调"

2022-05-17

曲剧的历史溯源

曲剧是在河南曲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,起初的形式是由表演者边踩高跷边唱曲子,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高台曲。鼓子曲是一种曲牌联缀体式的说唱艺术,演唱时,三五人自执檀板击节,一反以前的三弦

2022-05-17

曲剧的历史沿革

曲剧是在河南曲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,起初的形式是由表演者边踩高跷边唱曲子,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高台曲。鼓子曲是一种曲牌联缀体式的说唱艺术,演唱时,三五人自执檀板击节,一反以前的三弦

2022-05-17

北京曲剧的发展之路

1949年4月,北京曲艺艺人曹宝禄、魏喜奎、顾荣甫等组织“群艺社”,在前门箭楼游艺厅演唱曲艺。为了使节目丰富多彩,他们在“拆唱八角鼓”(亦称“彩唱八角鼓”或“牌子曲”)的基础上

2022-05-17

北京曲剧的发源

北京曲剧戏曲剧种。以北京流行的曲艺单弦牌子曲为主发展而成,初名“曲艺剧”,1952年始正式定名为“曲剧”。单弦牌子曲,也称“八角鼓”,是采用牌子曲联缀体,三弦伴奏,八角鼓击节演

2022-05-17

抗日战争时期的河南曲剧

到抗日战争时期,曲剧的发展犹为迅速,遍及了全省的主要县市,直至安徽省的临泉一带也都有河南"曲子戏"的演出痕迹。在周口、淮阳、界首等地开始出现半职业性剧团,知名演员有杨德富(艺名

2022-05-17

北京曲剧的起源

北京曲剧是戏曲剧种。以北京流行的曲艺单弦牌子曲为主发展而成,初名“曲艺剧”,1952年始正式定名为“曲剧”。单弦牌子曲,也称“八角鼓”,是采用牌子曲联缀体,三弦伴奏,八角鼓击节

2022-05-17

北京曲剧名家孙宁

北京市曲剧团艺委会主任,国家一级演员。1978年毕业于北京市戏曲(艺术)学校曲剧表演专业。曾在北京曲剧《龙须沟》中饰演赵大爷;《茶馆》中饰演大、小刘麻子以及在多部剧目中担任主要

2022-05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