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剧

蒲剧伴奏乐器鼓板

鼓板,单皮鼓和檀板(一称“牙子”、“木板”、“梆板”)两种乐器的合称。戏曲乐队的指挥乐器。鼓板由鼓师一人掌握(左手挎板,右手持鼓签打鼓,有时放下板,双手持鼓签打鼓)。板多用在锣

2022-05-26

蒲剧伴奏乐器碰铃

碰铃,古代称星、铃钹。满、蒙古、藏、纳西、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。藏语称丁夏。因流传地区的不同,在民间又有碰钟、双星、撞铃、双磬、声声、水水等名称,陕西则称甩子,也有简称为铃的。流

2022-05-26

蒲剧的唱腔

蒲剧的音乐唱腔属板腔体,腔高板急,慷慨激越。唱腔部分以板式变化为主,另有花腔和杂腔部分。花腔,有十三湾、花腔、二音腔、三倒腔等。这些花腔,除“十三湾”是专戏专用(如《明月珠》彩

2022-05-26

蒲剧名家冯安荣

冯安荣(1912~1951),乳名安娃,艺名筱艳秋,山西省新绛县人。晋南蒲剧界较有声望的男角正旦演员。 “冯派”创始人,在蒲剧界,人们口头称之为“安娃师傅的唱法”。他是瘦高个,

2022-05-26

蒲剧的特技介绍

蒲剧须生多用“四子”来表现人物的情绪和性格。“四子”即胡子(髯口)、翅子(帽翅)、鞭子(马鞭)、梢子(甩发)。前辈艺人对这些特技的运用,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,总结出一整套特技运

2022-05-26

蒲剧老艺人吕长林

吕长林(1879――1941)蒲剧老艺人,艺名“八百黑”。工大净。临猗县黑石村人。幼年跟戏班学艺,师傅吸毒,无心授艺,吕长林全靠观看师傅演出和刻苦自练成才。出师后又敢于自创戏路

2022-05-26

表演艺术家王秀兰

王秀兰,女,蒲剧花旦演员,著名表演艺术家,生于1932年,初名秀贞,学艺后取名秀兰,祖籍山西临漪县,抗战爆发后,流亡到西安。 1939年入西安晋风剧社,受业于蒲剧花旦月月仙(原

2022-05-26

蒲剧著名花脸演员杨老六

杨老六(1882―1959)本名登云,为蒲剧著名花脸演员。他一生能戏甚多以《刺秦》、《坐州》、《夺元》、《通天犀》、《下河东》和《白门楼》为其代表作。他所创“云升”、“晋风”等

2022-05-26

蒲剧名家十三红

张庆奎,1924年生,乳名全心,艺名十三红。原籍是安徽卢州府(今安庆合瑞县)。先祖元末随红巾军刘福通来山西,遂落户临汾屯里。其父张三海,兼唱蒲剧和道情,演须生。 庆奎六岁入道情

2022-05-26

蒲剧旦角吉有芳

吉有芳,女,蒲剧旦角。1964年出生在稷山县清河镇。10岁时,一出眉户小戏《一个破碗》,使她在全县引起轰动,两年后,她便成了县蒲剧团的正式演员。 1986年,她正式被调进运城地

2022-05-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