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曲

昆山腔到水磨调(三)

明代中叶昆山腔唱南曲在吴中渐成风气昆山腔缓慢地发展了百余年,到了明代中叶,用昆山腔唱南曲在“吴中”已渐渐形成风气,流丽悠远的昆山腔已出乎三腔之上。我们仅从有限的资料也可以看出昆

2022-05-19

昆山腔到水磨调(四)

魏良辅等人对昆山腔的改造昆曲史上最为重大的事,那就是魏良辅等人对昆山腔的改造。在昆曲界,学者一般说魏良辅是明嘉靖、隆庆间人,那是指他的活动时期。胡忌、刘致中的《昆剧发展史》以同

2022-05-19

昆山腔到水磨调(一)

昆山腔形成于元末明初根据明周元纬《泾林续记》的记载,说朱元璋曾问昆山老人周寿谊,“闻昆山腔甚佳,尔亦能讴否?”认为明初昆山腔已很盛行。据胡忌查证了明《蓬窗日录》、清《书影》、《

2022-05-19

昆山腔到水磨调(五)

梁辰鱼得魏良辅唱曲之传后作传奇《浣纱记》魏良辅改革昆山腔并规范了“水磨调”的唱法,取得了很大的成就,但这个新腔要继续得到完善和发展,还需要有更多的唱曲家的实践和研究,在更大的范

2022-05-19

昆曲形成的历史

昆曲形成的历史,可谓源远流长,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,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昆曲的历史。宋、元以来,中国戏曲有南、北之分,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。元末,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

2022-05-19

昆曲的艺术特点介绍

昆剧作为一个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影响的剧种,在历尽了艰辛困苦之后,能奇迹般地再次复活,这和它本身超绝的艺术魅力有紧密关系,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的音乐上。昆剧行腔优美,以缠

2022-05-19

昆曲的艺术特征

早期昆剧因属于南戏系统,角色的基础是生、旦、净、末、丑、外、贴七门。到清代中期,《扬州画舫录》中有"江湖十二脚色"之说,它们是:副本、老生、正生、老外、大面、二面、三面,谓之"

2022-05-19

昆曲的艺术特点

昆剧作为一个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影响的剧种,在历尽了艰辛困苦之后,能奇迹般地再次复活,这和它本身超绝的艺术魅力有紧密关系,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的音乐上。昆剧行腔优美,以缠

2022-05-19

昆曲的表演艺术(指发拍手式)

旦角宫扇组合之一。预备式:荡足式左踏步亮定。①双指发式:双手于右胸前,先右手后左手交替作腕花。然后右扇抬至右侧上方,以扇把指头上发髻;左手于右胸前指右耳上方;同时左脚向左斜前方

2022-05-19

昆曲的表演艺术(盘花卧鱼式)

昆曲,发源于14、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,揉合了唱念做表、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。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。昆曲以鼓、板控制演唱节奏,以曲笛、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,主

2022-05-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