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鼓戏

皖南花鼓戏特点(民歌风味)

皖南花鼓戏的唱腔很有民歌风味,变化多端,优美动听。唱腔分为主腔和花腔两类。主腔类有“四平调”、“蛮蛮腔”、“北扭子”和“淘腔”等,“淘腔”中有快、慢、中、长、悲、喜等十余种板式

2022-05-29

花鼓戏的发展与创新

解放后,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,湖南花鼓戏在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共同努力下,挖掘、整理和改编了许多传统剧目,其中在全国影响较大的有《刘海砍樵》、《刘海戏金蟾》等由萧重饰胡秀英,赵

2022-05-29

湖南地区最有影响的地方小戏之花鼓戏

花鼓戏是湖南地区最有影响的地方小戏,它是由各地农村劳动山歌、民间小调、灯舞和对子戏、地花鼓发展起来的。大约在十八世纪末,各地陆续出现了不同名称的花鼓戏雏形,十九世纪中叶,各地花

2022-05-29

湖北三大剧种之荆州花鼓戏

荆州花鼓戏是湖北三大剧种(即楚剧、汉剧、花鼓戏)之一,发源于沔阳东荆河一带,形成于清嘉庆年间,后流传到天门、潜江、监利、汉川、京山、钟祥、荆门等地,已有二百多年历史。俗称“花鼓

2022-05-29

宁乡花鼓戏的发展史

宁乡花鼓戏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个民间小戏剧种。它形成于清代,流行于湘中、湘东和洞庭湖滨,是一个艺术风格独特、群众基础深厚、地方色彩鲜明、生活气息浓郁的地方小戏剧种。它随着花鼓戏艺

2022-05-29

花鼓戏源出于民歌

湖南花鼓戏源出于民歌,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。清嘉庆二十三年(1818)刊行的《浏阳县志》谈及当地元宵节玩龙灯情况时说:“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,金鼓喧阗,自初旬

2022-05-29

山头花鼓戏的历史

山头花鼓戏的历史比较悠久,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。在邹城市流行演唱的花鼓戏以大束镇山头村最为有名,大束镇山头村的花鼓戏老艺人孟广成、小莲(艺名)夫妇及其子孟昭景夫妇等世代唱花鼓戏

2022-05-29

益阳花鼓戏的历史

益阳花鼓戏,俗称益路花鼓,是形成于益阳本土的花鼓戏。这一路花鼓戏,历史悠久,影响很大。清・同治元年(1862)就有赵松山、赵兰山兄弟组建的职业班社大兴班。之后,花鼓班社在益阳一

2022-05-29

宁乡花鼓戏的历史沿革

歌舞演唱形式。宁乡花鼓戏就是在这种民间歌舞的基础上,吸收劳动山歌、走场牌子和戏曲音乐发展起来的。最初由歌舞形式的地花鼓发展为较有故事情节的对子花鼓;其后发展为“三小戏”(小旦、

2022-05-29

临湘花鼓戏的历史沿革

临湘花鼓戏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,它是由流传在民间的山歌、民歌、夜歌、小调演变发展而成的地方戏曲,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湘北艺术奇葩,深受湘北地区人民喜闻乐见。临湘嗡琴戏承载了大量的湘北

2022-05-29